從西方的歷史而言,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革命開始,人們對自然界的愚昧無知狀況逐漸轉變過來,開始以科學的角度認識自然界。而科學一直繁榮至今,成就了人類偉大的創造力,使人步向一個創新的時代。但科學、技術,是否只是正面地使人類不斷進步,而全無負面影響?我們又如何推動科學對人類生活富積極性影響的一面?
「科學」一詞,據其英文原詞,是指對應於自然領域的知識,經擴展、引用至社會、思維等領域,如社會科學。它涵蓋兩方面的含義:第一,致力於揭示自然真象而對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;第二,通過這樣的研究而獲得有組織體系的知識。而「技術」,是指人們勞動創作使用的工具、材料、工藝方法的發展和應用。
「科學」與「技術」,兩者確實促進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。人類利用科學知識,配合技術應用,創造了一個個使人類更了解大自然的系統。例如氣象監察系統,按大氣的變化,預測天氣。以人造衛星、地震監測儀、警報及防預系統等,防範自然災害對人類構成的威脅與影響。以風力發電、水利灌溉等技術,開發自然界給予人類的資源,使人類得以在自然界中生存、繁衍。
人類亦運用了「科學知識」,應用於生活之上。公共服務融合科學、技術,使人類的生活得以進步。在醫療上,應用物理學的多種發現,促進人類健康。如:x射線、納米技術等。在交通運輸上,科技的應用,如八達通付款,便方便了人類的日常生活。對於訊息的流通,郵政、電訊、電台等,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通訊得以聯繫。「科學為民」,科學、科技確實促進了公共服務,便利大眾,提高了生活質素。
但以上的正面影響,是建基於科學的正確使用上。科學技術的不斷累積,是一有進無退的知識領域。而科學告訴人類大自然的各種奧祕,但從來沒有為人類應如何使用此類知識而下定義。不難發現,社會上存在著不少濫用科學技術的例子,如黑客入侵大公司電腦,盜取資料、以互聯網上載下載歌曲電影,侵犯版權等。甚至因為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,生活質素提升,以致對環境保護有所忽略。例如工業生產排放超標的二氧化碳、冷氣機與發電廠釋出大量溫室氣體等,引致人類將面臨全球性的危機 - 全球增溫。近年來,全球增溫問題逐漸升溫,大眾以及政客亦就此問題討論得如火如荼。繼<明日之後>,將有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<絕望真相>,以電影喚醒人類對大自然問題的關注。國際間亦正努力互相合作,共同解決此難題。這正好反映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,使大自然受破壞、變得反常,從而迫使人類面對更大的挑戰。如果我們無法解決大自然帶來的挑戰,那人類將受大自然支配,人與自然界的共存失衡,面臨步向滅亡的危機。
科學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,我們必須適當地運用。要達致「科學為民」的目標,把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向公共服務方面、提升大眾生活質素的方向是正確的。但我們必須注意科學技術應用與自然界之間的協調。在標榜「科學為民」之時,必須要引入持續發展的概念。當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我們亦要顧及其對自然界的影響,絕不能只考慮人類的生活質素或享受問題。例如,在發展資源開採技術時,有否考慮會破壞生態環境?在鐵路擴建的時候,有否考慮動植物居所是否有被破壞?在人類暢快地消耗資源的時候,有否考慮自然界的資源供應問題?在人類不斷發展的同時,有否考慮大自然的負載能力?以上是在我們提倡以科學開路,來提升服務的時候,必須要考慮的問題。以科學作為改善生活及認識大自然的嚮導,懂得正確地運用科學,並協調人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,才能真正發揮科學對大眾生活富積極性影響的一面。
|